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媒体聚焦
保海上畅通 创大桥平安——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桥21年航标维护纪实
2024-07-18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国评)结果,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桥技术状况监测评分综合得分为97.76分,在抽检的124座重点桥梁当中位列第一。这是继大桥在2015年国评中荣膺第一后再次获此殊荣。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同江—三亚沿海大通道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跨越杭州湾的最便捷通道。2003年11月,由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建。2008年5月大桥通车后,连接起宁波与北岸的嘉兴,大幅缩短了上海与宁波、舟山等浙东南地区的时间距离。这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路大桥,圆了宁波人开着车跨过杭州湾去上海的百年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顺利建设运行,离不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的担当有为。自大桥开建以来,宁波航标处嘉兴航标管理站忠诚履职,承担杭州湾跨海大桥及附近海域的航标设置、管理、维护工作,与大桥同成长,共发展。嘉兴航标管理站坚持以“一流的航标养护技术服务百年大桥”为目标,通过21年的航标管理和养护,特别是大桥通车后,对配套总计88座的桥涵标15年管理和养护,取得了优异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高效率建设 保障过往船舶航行安全

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繁忙的航运通道,船舶穿梭不停。为保障大桥施工期间水上安全,宁波航标处在大桥两侧及南北航道附近海域设置灯浮标32座,保障参与施工的大型船舶及通行船舶航行安全。

“部分航经船舶对新航道不熟悉,导致经常发生海上灯浮标被撞现象。发现航标异常情况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按应急预案程序实施抢修,及时恢复航标正常,保障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宁波航标处处长王军波介绍。

大桥通车后,宁波航标处根据有效、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共配布88座永久性航标,以确保船舶有序、快捷地通过大桥,保证大桥和船舶安全。其中,水中灯浮38座、水中灯桩15座、防撞试灯桩10座、桥桁两侧桥涵标22座、雷达应答器3座。

“这些永久性航标明确标示桥区船舶可航航道及其边界,标识大桥桥下供船舶通航的桥孔及其可航范围,警示桥墩所在位置,指引船舶航行。”王军波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杭州湾海域潮差大,潮流急,叠加航标数量多、安装难度大,嘉兴航标管理站在永久性航标设置时,组织全站力量,并派出技术骨干人员加班加点,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将全部航标顺利安装完成。

通车16年至今,嘉兴航标管理站共维护航标514008座天,航标遥测安装率100%,每年桥区航标各项考核指标均超过上级标准和规定,航标正常率99.98%,航标维护正常率100%,所辖海域没有因航标失常发生水上交通事故,交上了以高质量航保服务助力大桥建设运行的高分答卷。

高标准运营 内外结合提升效能

要让航标持久地发挥助航能效,不仅要建好,后期更要管理好、维护好。

受海水腐蚀等因素影响,部分航标需要经常维护。记者了解到,嘉兴航标管理站通过做好航标内、外业工作,维护航标质量。外业方面,通过航标结构和设备检查、清洁、保养和涂色,航标位置、技术性能测定,以及航标监督保护和巡视等工作,预防性发现并排除航标故障;内业方面,做好基础数据库日常录入,完善各类台账资料,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应急值班和应急反应预案相关规定。

在此基础上,嘉兴航标管理站高度重视航标运营维护,克服各种恶劣条件,加大日常巡检、巡视、保养、修复和灯浮定期起吊更换、检查等工作力度。每日查看遥测监控数据不少于2次,每月现场巡检或巡视1次、夜航检查航标效能1次,灯浮起吊更换周期为2—3年,并按照实际状态适当缩短。通过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有效提高了航标维护管理质量,保证了航标效能。

与此同时,该站在航标器材的选定、材质、制作工艺、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下功夫,认真做好航标器材陆上预控工作,降低航标故障率,提升航标正常率。

2008年,嘉兴航标管理站建立起航标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将基层航标站各项工作编制了工作流程,制定了航标器材预控作业指导书、航标器材安装作业指导书、航标技术测定作业指导书、航标器材采购验收办法、航标周转器材管理实施细则等具体文件,还将航标维护工作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出台了航标维护实施细则、桥梁助航标志(桥桁部分)巡检维护标准化流程、宁波航标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运行管理规则等流程,航标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据统计,嘉兴航标管理站自成立以来,参与大桥航标维护工作的人员先后累计达58人, 航标建设期间直接参与航标建设的近40人。航标管理队伍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航标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航标服务的质量要求没有变,航标人对事业的追求和热情没有变,航标站始终与大桥长相守,共成长。

高质量助航 为行业发展提供丰富经验

世界级跨海大桥航标的设置在浙江沿海航标史上是一个新的课题,对宁波航标处来说更意味着新的挑战。

2007年8月22日,交通部海事局发布《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试行)》。此时,杭州湾跨海大桥桥涵标志刚进入设计阶段,由于试行的标准没有细化,而杭州湾跨海大桥桥涵标又是第一座按照该标志标准设计的桥梁,宁波航标处在设计阶段就和交通部海事局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此后又将建设和验收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了汇报。2008年8月1日,交通部海事局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试行)的指导意见》,促进了《桥梁助航标志》进一步细化。

2009年12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可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航标建设、维护,为桥涵标国标的出台,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航标建设,为后期的金塘大桥、嘉绍大桥等配套航标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设计、施工、养护经验,特别是维护平台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后期维护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随着航标升级和信息化发展,宁波航标处与时俱进,以“智慧航保”为驱动,不断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在航标领域的深度应用。

以遥测技术为例,由于桥涵标的电流大,宁波航标处结合大桥桥涵标实际,研发了新型航标遥测技术。该技术能准确掌握航标实时数据信息,及时发现航标异常信息,有计划地实施航标巡检作业,提高航标管理效率。对于异常情况,可以通过遥测数据分析,及时作出航标应急反应,为抢修争取了时间。航标遥测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航标管理形式,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发现航标状态情况,提高了航标管理质量。

目前,杭州湾跨海大桥航标遥测终端安装率已达100%,再加上新型的北斗遥测终端应用,设备品质的升级更新,运行更稳定,智能化程度更高,航标管理成效更加显著。

一串串数据,是宁波航标处砥砺前行、奋楫扬帆的成绩单,也是奋进新征程、聚力再出发的新起点。未来,宁波航标处将持续巩固航标效能,提升航标管理维护水平,推广多种形式安全措施,助力百年大桥安全运行,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贡献。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四平路190号
电话:+86-021-66072880
沪ICP备19030618号-1
传真:+86-021-66072634
友情链接